西城谕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第166章 刘备接旨

第166章 刘备接旨(1 / 3)

十月底的兖豫大地,依然笼罩在一片血腥肃杀的氛围之下。

与此同时,九江郡和庐江郡这两片残破的热土,在分别被刘备军占领一个半月和三个月之后,已经重新恢复了一线生机。

虽然百姓依然面有菜色,食不果腹,好歹不至于饿死,而且已经能安定下来、用心耕作。

合肥以南的新占领区,在诸葛亮的主持下,已经种下了冬小麦,后续就是漫长的冬季农闲等待,不用怎么伺候,封冻前灌溉浇水就行。

冬季本就生长慢,古人也不怎么给麦子施肥,还没有虫害,最多拔一下抢肥力的杂草。

淮南百姓原本不太种麦,都是种稻,这方面农业经验不是很丰富。

好在诸葛亮去年在射阳和海西试点过,积累了不少懂得稻麦轮作的“农技员”,如今便带了一些到庐江指点。而且今年从北方流亡来了大量陈、谯之地的流民,而淮北百姓本来就是种麦的。

战乱后庐江田园稍有荒芜,外来百姓也能分到足够的无主之地耕种。

诸葛亮在统筹时就尽量搭配,让淮北流民和本地人间杂安置,并且劝诱淮北流民教本地人种麦,来年春天再让本地人教淮北流民种稻,优势互补,各展所长。

淮北流民当然不会主动费这个力气,但官府会给他们最初的安置赈济。吃了官府施舍的救命粮,当然要听官府的安排,帮本地人种田。

而本地人原本多有排外情绪,觉得“趁着邻居逃亡、死于战乱,将来安定下来之后,我们或许可以侵吞邻居的无主之地。流民被安置过来后,我们就没法侵吞了”。

但现在让外地人先帮手着种一季小麦,本地人白得了一些免费劳力好处,拿人手短,也就不那么排外了。偶有民间冲突,官府也都能控制住。

诸葛亮举重若轻,殚精竭虑。再加上他带来的徐邈、蒋济、胡质等一众屯田官、上计官,经过一年多历练,颇有经验,做事也非常用心。

总算把这一個半郡的冬季劝农和人口融合工作,初步推上了正轨。

来年仲夏,但愿会有一个好收成吧。

……

抢种冬麦的活儿彻底搞定,诸葛亮也终于稍稍闲了下来。

十一月后半段,乃至整个腊月,他估计会抽时间再加强一下学习,跟黄月英鼓捣一些工巧方面的创新,斟酌损益。

来年春夏之交、教导淮南百姓普遍学会育秧、插秧、轮种后,诸葛亮就不用再亲自负责屯田技术推广的事儿了,可以让普通农政官员负责后续日常工作,万事开头难嘛。

不过,随着冬季闲暇,虽然诸葛亮很想抽出时间和妻子鼓捣几个机械方面的小议题,

比如再改良一下当年大哥教的长柄割麦镰刀,便于淮南百姓来年仲夏收割冬小麦。以及把今年才投入小范围试点的曲辕犁进一步优化一下,还有灌溉用的翻车。

但是,黄月英的态度却有些闪躲,经常表示另有事情要忙,最后只接手了一个曲辕犁的活儿,另外两个都丢还给诸葛亮自己操心。

诸葛亮虽然觉得奇怪,但也没有多想,他认为妻子身体远不如他好,可能是觉得累到了。哪怕感兴趣的事情,也该兼顾精力调养。

殊不知,黄月英这几个月是刚刚知道自己的身体似乎有点问题,所以一边在偷偷延医问药,一边在暗中观察备选方案。

诸葛亮当然是不太好色的,他的人品道德绝对比被穿越的大哥要好没被穿越前的那个古人诸葛瑾,也是很“简朴克己”的,但既然换了现代人的灵魂,肯定要享受享受,但历史上的诸葛亮也有纳妾,为的是解决后嗣的问题。

毕竟黄月英先天不足、黄发、发育不良,历史上就不能生。原本的诸葛亮很晚才确认这一点,否则也不至于四十六岁才有诸葛瞻这么唯一一个儿子。

只不过,现在因为某些机缘巧合,黄月英提前发现了自己身体有问题——主要是在与大姑子诸葛芷日常走动的过程中,被诸葛芷仔细观察发现的。

诸葛芷本人,是在这年夏天、丈夫赵云出征攻打纪灵后不久,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发现时已经是怀了两个多月,所以时间上完全没问题,就是赵云出征前那个月中招的。

当时赵云和诸葛芷成亲也才两三个月,着实是神速。赵云在外面打了五个月仗、九月份打完后,把妻子接到寿春一看,妻子已经身怀半年。

赵云惊讶于怎么会这么快,难道诸葛家连女人在某些方面都特别厉害么?

后来私下里闺中秘问,赵云才得知,是诸葛芷看了继母留给她的密卷,里面有写癸水周期与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的生理算法,还有其他一些闺中医学知识——

而这些东西实际上当然是诸葛瑾偷偷写的,假借继母的名义给弟、妹,反正诸葛芷也不会就这么尴尬的问题找宋氏对质。

密卷里面的内容,无非是现代人对于“安全期/排卵期”的一些科学知识。诸葛瑾的本意是防止妹妹意外多怀伤身,是好意。

但诸葛芷已经快二十二,在古代属于晚婚,她自己也很想成亲后先尽快生一个保底,然后再从长计议,所以在算日子时反其道而行之了。

而赵云听了妻子的解释,只

最新小说: 中世纪崛起 亮剑:每个兵都了不起 靖难攻略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抗清 大明朱棣:我刚穿龙袍,老爹来了 超时空史记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舍弟诸葛亮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