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谕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第286章 孙策的绝地反击

第286章 孙策的绝地反击(1 / 2)

如果让小说家来设计,刘备灭孙策的最终之战,肯定要做的花团锦簇,曲折离奇,高潮迭起。

但真实的历史,往往不会让小说家如愿。

因为诸葛瑾和关羽围困秣陵已经整整四五个月了,他们相持、断粮、消耗疲敌,为的就是最后一刻让孙策无法据险而守,粮尽后不得不出城野战。

都做了这么多铺垫,耗了这么多时间,如果最终这个计划没法达成,非要整点儿曲折意外和戏剧性出来,那就只能说明诸葛瑾的谋略智商不够,是一种人设崩塌。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相持把敌人耗崩、最后平推灭之,真实的战史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

赵云在十一月初、第一次到秣陵城下耀武扬威打击敌士气后,此后十余天,每隔几天都会变着花样去羞辱孙策,

然后各种显摆“我军不慌,我军耗得起,我们军粮充足,可以光靠吃丹阳郡百姓秋收的新米维持,袁大将军在官渡也即将灭了曹贼”。

一次两次孙策还有精力去辟谣、圆谎,后来心累了他也就无所谓了。

黄盖等心腹老将也一再劝他做个决断,到后来连周泰蒋钦这些一介武夫没什么谋略的盗贼出身武将,都开始唉声叹气觉得主公憋屈。

而留在孙策身边的张昭张纮秦松等谋士,也是一筹莫展,他们比那些武将更怂,已经动了劝孙策投降的念头。

但又知道孙策已经顽抗到了这一步,而且是把一切都押宝赌在“孙曹联盟能翻盘”上了,此刻势穷而投,也最多保一個不死,绝对是会被刘备褫夺一切权力地位的。

爵位倒是不一定会被刘备褫夺,但肯定会被圈禁看管起来,甚至是流放苦寒之地——这也是东汉的政治常态了。

张昭张纮都太了解孙策了,他们知道孙策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不会容忍这样屈辱的活法的,他宁可轰轰烈烈。

……

时间转眼来到十一月下旬,孙策也意识到这种情况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城中的存粮越来越少,将士们的内心也越来越恐慌,他不可能真等到粮食断绝的那天,再做最后的决断。

张昭张纮虽然没劝他投降,但也每天给他报存粮账目,让他知道秣陵城内的粮食只够支撑多久了。孙策很清楚这俩人的潜台词,这些人已经成了投降派,根本不可靠,无法跟他们商议退敌之策。

已经到了众叛亲离边缘的孙策,只能跟黄盖韩当这俩父亲留下的心腹老将,以及吕范等没法跳船的、从袁术那儿一路跟过来的老牌谋士,进行最后的谋划。

这天,吕范或许也是被绝境逼出了一点智商,狗急跳墙地帮孙策出了一个损招。

他私下找到孙策,悄咪咪献策道:“主公,如今赵云每日耀武扬威,军心士气沮丧,秣陵城内粮食,只够支撑一月有余,迟早是要断粮的。

若主公非要赌曹操能赢袁绍、然后回军夹击刘备、救援我军,那也该放弃秣陵,另选粮草丰足之地以为久计。秣陵城池虽然比别处坚固,但它被围半年,已经实现了帮主公拖延的目标了,后续得另找地方,以地盘换时间。”

孙策见四下无人,也不吝表现自己的担忧和心颓,低声叹道:“我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敌军虽然没有严密围困,而且还特地留下了秣陵东南的句容县不攻。

但有赵云带领数千骑兵在侧,诸葛瑾摆明了是想诱我出城转移,然后以赵云来去如风的行军速度缠住我,再以关羽太史慈重兵追赶合围,将我歼灭!我现在突围,就算能出城,也到不了句容。”

吕范便建议道:“这一点,属下也想到了,所以属下近日殚精竭虑思得一计——不如我们做两手准备,先假借秣陵城内粮草不足为由,驱赶城内百姓出城,把百姓赶到诸葛瑾的占领区去,但是不许他们带粮食走。

这样,我们城内的耗粮速度就会减慢,剩下的粮食都可以给士兵吃,坚持的时间就能延长数倍。另一方面,把百姓赶到诸葛瑾那边,也能加快他辖区的粮食消耗,以为拖累。

当然,用这招会有一个极大的反作用,便是导致主公彻底丧失丹阳民心。而诸葛瑾如果不在乎刘备的名声、不在乎将来的民心,他也可以拒不接纳这些百姓。但刘备素来仁义爱民,诸葛瑾肯定有所顾忌,他也希望将来统治丹阳更加顺利,所以应该不会作梗。”

孙策闻言,心脏也是不禁剧烈搏动了几下,他知道这是彻底失去丹阳郡民心的事情,把百姓都推到了敌人那边。

但冷静下来想了一会儿,他还是觉得这招帮助不够大,枉做了小人,却只是让秣陵城内的余粮能多支撑两个月而已。

就算两个月之内曹操赢了袁绍,以他丧尽丹阳郡民心的情况,曹军来了他也没法就地翻盘,何况曹操不可能很快杀穿刘备控制的淮南的。

“此法虽然能让粮食多支撑一段时间,但相比于民心的损失,收益还是太少了,我觉得不值得。”孙策最终还是做出了评判。

但吕范却没有放弃,继续循循善诱地描述着自己的变招:“这只是我设想的其中一种计划,如若主公觉得不行,还可以有变招。”

孙策眉毛一扬:“如何变招?”

吕范:“我们可以先投石问路,

最新小说: 亮剑:每个兵都了不起 超时空史记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大明朱棣:我刚穿龙袍,老爹来了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靖难攻略 中世纪崛起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舍弟诸葛亮 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