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谕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第288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

第288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1 / 2)

孙策的第一次“投石问路”很成功,诸葛瑾和关羽顾忌百姓,都没有趁着他开城门的机会、趁乱以重兵掩杀夺城。

得知结果后,孙策总算松了口气,也自以为得计,更加坚定了他以百姓为肉盾浑水摸鱼的决心。

至于张昭回城后,把诸葛瑾最终开出的投降待遇转述给孙策,孙策也完全不动心。他才不要什么“如夫差自治于甬东诸岛”,或者留个侯爵爵位流浪偏远之地。直接就给张昭否了。

于是此后五六天,孙策军又搞了两次这样的小动作,每次放出来的人也越来越多,从两万多到三四万。而且孙策非常沉得住气,居然连续两次都没夹带私货。

这属于典型的“狼来了”行径,就是要麻痹敌人。

可惜他遇到的是诸葛瑾,哪怕孙策一直没有夹带私货,诸葛瑾也一直让部队保持警惕,而且他还亲自巡营视察,看到哪支部队因为习惯了无事发生而懈怠,诸葛瑾还会严肃处理、整肃军纪。

而且,看着孙策的举动,诸葛瑾心中也稍稍有点明悟,他决定加强一下此前诱敌突围封锁线上最薄弱的那个环节,也就是在秣陵到句容之间巡逻的张辽部骑兵。

不管孙策有没有诡计,诸葛瑾都是要有备无患的。

终于,时间来到了腊月初七。

这天又是一个孙策军约定的放百姓出降的日子,而且出降的规模是空前的大,估计秣陵城内还剩下的百姓,大多数都要被放出来了。

然而,就在放百姓出降之前,这天一早,天还没亮,秣陵城内的扬州牧府,却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变故。

原本按计划,出城投降的百姓都是应该由张昭带领的,他还得和诸葛瑾派来接收的陈群例行交接。

但今天,孙策却没打算让张昭出去交接了,他也不想张昭难做,就直接摊牌了。

“张公,今日就不需要你出城交接了,我自会去交接。丹阳太守的印绶在此,我出城之后,这秣陵城的防务,就托付给张公了。

我也知张公近日已心生颓念,若是不想坚守,三日之后,尽可容许你降刘,到时候刘备诸葛瑾也会给你荣华富贵,纵然官职实权不比在我这,但也算是退身之阶了。看在你我四年故交,最后托你这点事情,总能有始有终吧?”

张昭闻言顿时愕然,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直到此刻,他才知道自己的投降倾向,已经彻底惹得孙策不信任了,孙策此前用计,竟连他也瞒了。

孙策是求贤,但一個没有忠心的贤臣,留着也没多大用了。

出于最后的士的信用和骄傲,张昭不能不接这个差事,只是苦笑着说:“主公出城时,必会把主力战兵全部带走,能留给我的,最多也就是一些民夫百姓。

要靠这些人守住秣陵三日,为主公吸引敌军注意、争取突围到句容甚至毗陵的时间,倒也做得到。但关羽若真的强攻,怕是城内民夫会死伤惨重,士气崩摧。

到时老夫只能拉下脸来,设法恳求诸葛瑾宽限,把主公与老夫的这三日之约与诸葛瑾说明,他若是肯信我,容我三日后再降,暂不强攻,那就最好。其余办法,老夫实不忍为。”

孙策听张昭这么说,就知道张昭还是要脸的,决定遵守这最后君臣一场的承诺,那他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至于张昭具体用什么手段去实现,孙策不在乎,他要的只是结果。

“张公肯如此开诚布公,我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了,窃闻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不洁其名。张公有始有终,可比古之乐毅。”

孙策撂下这最后一句话,就披挂上马,带兵出城了。把秣陵和城中不愿跟着走的人,都丢给了张昭。

他把张昭比作乐毅,倒不是说张昭的才能有这个资格,只是他刚才引用的那两句话,是当年乐毅写给燕惠王的回信里的。

张昭看着孙策带兵离去,自己成了弃臣,心中五味杂陈。

他亲眼看到,那些被孙策带走的精兵,都额外在甲胄外面套了普通百姓的破衣服。

出城时左右两队都是真正的百姓,中间却夹杂着军队,显然是要蒙混出刘备军那相对松散的包围圈了。

……

孙策军很快出城了,这次还是老样子,用了足足五六万无辜百姓当烟雾弹掩护,黑压压拥出城,把刘备军的注意力彻底吸引住。而他的两万多战兵和强拉的壮丁,都藏在其间。

双方此前已经形成了三次和平交接投降百姓的默契,刘备军的士兵依然是至少停在城门外十里,只是能在地平线上远远眺望到城门开启、人群出城,并没有趁乱上来掩杀。

孙策见自己得计,就驱赶着百姓往刘备军阵营过去,而他自己立刻带着主力加速开始强行军趁乱逃脱。

而且孙策此前还耍了一点小心机:前三次他释放投降百姓时,也是选在卯时正,后来一直没改过,但如今正是寒冬腊月,十天前第一次放人的时候,卯时正天色已经有点蒙蒙亮了,等百姓全部出完城,天色就全亮了。

但今天已临近冬至,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时候,孙策军打着火把放出百姓时,天色一点都没亮,这就更容易蒙混了。

他的左右两翼都是数以万计的百姓当肉盾,

最新小说: 中世纪崛起 亮剑:每个兵都了不起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舍弟诸葛亮 大明朱棣:我刚穿龙袍,老爹来了 靖难攻略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超时空史记 抗清